武科大网讯(通讯员 郑炜慧)12月19日下午,mk体育社会工作系与MSW教育中心邀请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唐咏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学院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田野工作的想象力与社工实践”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田野工作的核心价值与实践意义,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领域专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进程与学科发展步伐。
讲座伊始,唐咏教授以“为什么开展田野工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田野工作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重要意义。结合自己的调查经验,讲述了在临终关怀与失智老人领域中的田野工作经历,让参会者深刻感受到了田野工作的魅力与价值,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学术盛宴。
在分享过程中,唐咏教授首先介绍了临终关怀研究,提及到面对生死态度的五大阶段。唐教授在临终关怀田野调查中以焦点小组法与深度访谈法为主。她强调社会工作在运用叙事治疗法时要学会讲故事,叙事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故事,唐教授以悲伤的男友等故事为例让我们看到叙事疗法的实际应用。同时她也强调做完田野调查并不等于结束,要去思考,能从哪方面为其发声。
紧接着,唐咏教授深入讲述了她们团队以失智症为核心议题的田野调查研究成果。她强调照护失智老人对于家庭而言,是一项既漫长又充满挑战的重任,往往使照顾者承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唐教授通过细致入微的视角,从不同经济背景的家庭出发,讲述了十五年失能失智照护之路,八旬空巢教授夫妇以及“三人半组合协作式”养老。虽是不同人生,但是相同地图,映射出失智家庭面临的普遍挑战。她着重指出,当前失智老人照顾者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照护资源的匮乏与压力的重负,还体现在社会服务体系的不足与支持的缺失,形成了家庭照顾与社会服务交织的双重难题。
在交流最后,唐教授强调:“我们应当深入田野去发掘鲜活的人物,在写作过程中精心塑造这些人物形象;进行田野调查时,就如同手工作坊里制作工艺品一般,必须坚持慢工出细活的原则;田野调查通常关注的是弱势群体,保持深厚的人文情怀与沉稳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讲座以临终关怀与失智老人照护为例,深刻展现了田野调查的深度与广度,唐咏教授的精彩讲解引起了参会师生的强烈共鸣。这次讲座不仅拓宽了研究视野,更激发了社会工作员工对实践研究的热情与动力。未来,我们期待举办更多类似讲座和培训活动,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携手推动社会工作实践的创新与发展。